新风相声学会

祝贺新风相声学会二十周年会庆

二十年,从一个哇哇待哺的婴儿,已经成长为一个清秀健壮的小伙子啦!

二十年,新风相声学会从初创伊始一路走来,已经成为相声家族的一支生力军啦!

在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二十周年喜庆的日子到来之际,我献上诚挚的祝贺,祝新风蓬勃再发展,欢笑撒狮城。

相声是中国的民间艺术,雅俗共赏,老幼皆爱。但,它毕竟是中国的民间艺术,要走出国门,扎根海外,谈何容易?得有多少志士仁人辛勤培植,传道授业;得有多少痴情迷者摸爬滚打,踏路前行。新风相声学会就是有代表性的实践者,更是有典型性的成功者。相声在新加坡有如此可喜的局面,有如此众多的积极参与者,有如此众多的热情观众,新风相声学会功不可没。韩劳达,杨世彬,黄家强,李城威,钱翰豪、苏维胜、纪庆荣……以及周立良,白言,陈伯汉等老一辈是新加坡相声的中坚,也是新加坡相声的功臣,我向他们致敬!

累累的硕果来自辛勤的耕耘,新风的相声人们一直在默默的耕耘着。每当我看着书架上的《劳达相声集》《谭天相声集》《陈伯汉相声集》《莫袅嘻哈笑乐相声集》《徐惠民相声集》 《白言相声集》……这一本本散发着胡姬花淡淡幽香的新加坡本土相声的专著总是感叹不已,他们要付出比我们多得多的辛劳,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一次次的大奖赛,一场场的交流演出,为新加坡的本土相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了中新文化的交流,新风相声学会是中新相声交流的使者。

培养下一代是新风相声人的重任,孩子们习惯说英语,说华语觉得困难,说相声,说逗乐的话那就更困难啦!领进门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海外女弟子高慧碧,长期从事儿童语言的培训工作,她以极大的热心和耐心,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培养出了王玮鳞、翁盈芬、吴佳恩、黄敏骢、马小茹等一棵棵尖苗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培养,至今还在身边学艺的,在新加坡真不多见。他们都是新风的后起之秀。去年,玮鳞、盈芬来北京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相声大赛取得了上好的成绩,新加坡独特的相声风格再一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我为新风相声学会取得的斐然成绩而高兴,因为我没拿自己当外人。我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演出、讲学,和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我为他们这些相声人执着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无论是讲座还是创作,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新风的新老成员们,热衷于相声的义工们,都是那样兢兢业业,力求完美,用中国现在时兴的词汇叫奉献精神,真是令人赞叹。我要向他们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多做工作,不辜负新风相声学会对我的厚望,努力当好学会的艺术顾问,为中新相声界的友谊架桥铺路。在新风相声学会大喜日子里,我衷心祝愿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笑声远播!

喜哉,新风!
笑哉,新风!

李立山

2006年8月于京西八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