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相声学会 主席:黄家强
- 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会长, 相声、影视、剧场演员及戏剧表演与语言导师。
- 2019年,拜入中国相声名家姜昆门下。
- 七十年代中期在实践表演艺术学院进修表演与导演课。
- 历年主演过无数舞台演出,值得回味的重要演出有∶《金银花》,荣获1982年戏剧节最佳演员;相声《口吐莲花》,1990年荣获首届金牡丹杯相声公开赛最佳逗哏奖及全场冠军。
- 他在新加坡戏剧家郭宝崑力作《棺材太大洞太小》、《郑和的后代》、《老九》、以及曹禺名著《家》、《雷雨》、《原野》的演出中担任主要角色。
- 八十年代起在本地中小学、初院担任戏剧、相声指导老师与评判。2005 年至2007 年在新传媒学院担任训练课程顾问与指导老师。
- 2014年在跨语言的“生活、戏剧奖”中获最佳男配角奖。
副主席:钱翰豪 简介
1987年在大专开始说相声,得过2届新加坡全国相声比赛亚军和2000年全国相声大奖赛冠军.,以捧哏为主。1993年学习京剧三 花脸和杨派老来丰富相声表演
代表作: 《美食天堂》,《处处是我家》,《戏剧杂谈》
秘书:纪庆荣 简介
语文老师,非职业相声演员、指导、作者。
从1987年开始,二十余年来活跃于新马一带,
他也是相声丛书《聚笑集》的执行编辑,“
1999年12月15日,在马季老师的见证下,
在相声的培训工作上,他是2005年“
从2010年开始,他也进行相声专场表演的策划。
从2000年开始,
除了表演相声、指导中学生参加相声比赛、
他创作的作品有《考口试》、《我家的鹦鹉》等;
财政:苏维胜 简介
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新光的徒弟,中国相声大师马季的第三代传人。
多次出国参与国际汇演,如北京、台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春节相声专场,
2010年,在讲华语运动理事会邀请下,
多年来,受邀到三十多所中小学进行相声讲解与示范指导。
理事:杨世彬 简介
- 1948年3月13日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大埔县。
- 1984年开始说相声,演著名戏剧家(已故)郭宝昆创作“学说话”。搭档黄家强,合作至今。
- 1985年參加全国相声表演赛,演“南腔北调”(韩劳达创作)得表演奖亚军。
- 1986年与韩劳达、黄家强等联合发起成立“新风相声学会”,任首届会长,历任多届,目前是该学会理事。
- 1989年策划、监制“笑的约会”相声演出,参加“华族文化月”首演。
- 1990年受邀出席上海国际相声大汇演。1993年受邀出席合肥“全国相声节”。
- 2000年受邀出席北京曲艺节。近十年培训不少少年相声爱好者,参与“全国中学相声比赛”,获冠亚军、最佳逗哏、捧哏等奖。
理事:李城威 简介
是少数身兼创作和表演于一身的新加坡相声演员.他从求学时代开始说相声,拥有多年表演和创作经验,多次参与新加坡具代表性的本土相声演出活动。
他的演出幽默,属于冷面笑将型的相声演员。
他以莫袅为笔名,发表过《莫袅相声集》,作品有《没有家的人》、《吃的天堂》等。
他在2000年,凭着创作脚本获得新加坡21世纪相声公开赛冠军。
理事:王玮鳞 简介
从七岁开始接受语言训练,参加不少新加坡中小学生全国讲故事及相声比赛。在2005年,与搭档翁盈芬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立白杯”北京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获得国际组友谊奖。2008年,再赴北京参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相声大赛。
代表作:演出韩劳达作品《新加坡一日游》、《双语逗捧》
理事:翁盈芬 简介
翁盈芬出生于新加坡,自小学开始就在高慧碧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艺术。在小学、中学时期,曾代表学校参加多口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及相声比赛。1992年参加全国相声大奖赛,获得小学组冠军。她参与过1994年和2000年新加坡华族文化节演出、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春节相声专场、实践剧场“烛光”演出及新风相声学会20周年纪念“非常新加坡”演出。2005年,她与王玮鳞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立白杯”北京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以韩劳达的作品《新加坡一日游》获得国际组友谊奖。
顾问:韩劳达(Han Laoda)简介
- 原名:韩永元
- 出生年月:1947年10月22日
- 籍贯:祖籍中国海南文昌
- 出生地:新加坡
- 从艺简介:
1970年代开始自学相声写作,私淑马季先生。
1973年的相声处女作《送票》,从新加坡演到马来西亚南北城镇。
1984年结识马季先生,86年复结识姜昆、唐杰忠等名家,同年与同好创立“新风相声学会”。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国相声名家汲取艺术养分,把相声苗种播撒在新加坡的土地,开拓新加坡本土相声的苑林。长年笔耕,为相声同好写段子,他成了新加坡相声的高产作家。作品经常在全国相声比赛中夺魁。已出版三本相声作品和评论集,共创作相声50多段。
1989年新加坡电视台拍摄由马季、赵炎领衔的《笑一笑,少一少》相声专场电视节目,他受邀担任脚本咨询,并和马季一起改编群口相声《夸家乡》。
1995年,他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传播奖”。
1997年,他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荣誉证书”。他同时是新加坡话剧界的资深剧作家,著有〈陈嘉庚〉、〈信步走过80年代新加坡剧坛〉《劳达剧作集1972-2004》等。
1990年他荣获新加坡国家文化奖(戏剧)。
2006年10月和同龄的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李增瑞结为义兄弟。
- 代表作:〈劳达相声集〉(共三集)〈劳达剧作集1972-2004〉
- 职务:现任新风相声学会主席,汉语文中心校长。
陈伯汉(受邀理事)简介
- 1938下半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同安。
- 曾历任新加坡英资商业电台丽的呼声的节目与戏剧团主持、华文节目部主管;继而受聘于《联合早报》当新闻编辑。业余则在潮州八邑会馆教导标准华语、表演和写作,历时好多年。
- 舞台生涯由相声表演开始,时为1956年11月,搭档是后来成为戏剧名家的郭宝崐;57年起尝试编写,陆续创作了好些相声脚本,其中的《孝道》曾于1985年,经姜昆、唐杰忠、吴祖光与新凤霞的评决,赢得新加坡全国相声表演赛的创作奖第一名,并和《胆破了》分别获教育部选为中学高级华文和中学华文的课文。2009年,南安会馆为他主办《陈伯汉相声汇演》。
- 曾编写数十万言的广播剧和创作了《生命的决堤》、《翻身》、《救人一命》等五部舞台剧。
- 近二十多年来,撰写了不少的电影、戏剧与相声的评论和散文。他的小品文经常被选为《联合早报》中学生辅导副刊的教材。
- 著作有《陈伯汉相声集》(1986)、《鬼蜮世界》(三幕喜剧)、《陈伯汉相声选》(2007)、《方寸点滴》(散文集)。
徐惠民(受邀理事)简介
- 出生年月:1952年12月20日
- 籍贯:广东省丰顺县
- 出生地:新加坡
- 师承:姜昆
- 从艺简介:
10余岁时便成了侯宝林相声迷,17岁开始在电台写并说相声。 而后当了播音员,更自编自演了数以百计相声小品。
1985年,参与筹备其所任职的电台主办的首届相声大奖赛,他的作品《添丁》被姜昆、唐杰忠等预先评为一等奖,可惜受比赛章程所限未能得奖。
1989年为电台委派赴北京邀请马季等到新加坡演出。其作品得马季欣赏,为其相声专辑题字。
2000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曲艺节,演出自编相声《漫游 中国》。
2002年受邀出席为纪念侯宝林诞生85周年而在北京举办的《侯宝林相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作《侯派三代对新加坡相声的影响》的发言。
2005年受新加坡艺术理事会之邀,在艺术之家(前国会大厦)作专场演出。
2007年正式拜中国相声艺术家姜昆为师,成为其在中国境外的第一个弟子。
2009年12月,新加坡城市频道电台为庆祝台庆主办了徐惠民作品专场演出,全体播音员联袂呈献12个大小段子。出版有单行本《徐惠民相声集》、《徐惠民相声二集》,录音带《影视杂谈》、《五籍争光》、《播音趣谈》等。曾培训一批少年儿童相声演员,为他们排演出版了VCD《少年儿童相声小品》。
- 代表作:《添丁》、《漫游中国》、《节目审查》
- 传人:未有。
- 职务:电台特约主持人、自由撰稿人、语文教师。
邱胜扬(受邀理事)简介
- 姓名:邱胜扬
- 出生日期:1958年3月
- 籍贯:广东肇庆(祖籍)
- 出生地:新加坡
- 师承:姜昆老师
- 从艺简介:幼年开始参与舞台话剧演出,82年进入广播电台一直从事业余的相声创作和演出。
- 代表作:相声脚本“狗罐头”曾被新加坡教育部的课程发展署改成教材在中学生的课本上出现。
- 传人:尚无
- 职务:新加坡“新传媒电台”- “城市频道”执行编导兼节目主持。
高慧碧简介
- 姓名:高慧碧(Koh Hwee Peck)
- 出生日期:15-12-1944
- 籍贯:中国福建南安
- 出生地:新加坡
- 师承:李立山
- 从艺简介:
- 代表作:
- 传人:吴佳恩
- 职务:专业艺术语言导师